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閱】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5月。

  看完整本書,要寫出版資料的時候,不禁懷疑這是不是盜印的書XDD,各大網路書店賣的都是簡體字版,在書後的著者寫了「本社編輯部」,非常可疑。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一口氣看完覺得三編繞著的主題好像差不多,越看越沒耐心,不過收穫滿滿!這本書很威,被翻譯成日文本,上編是楊寬到東京大學演講的稿子,中下編是後來再增寫修改的,順帶一提,最後以答楊鴻勛對作者《先秦墓上建築和陵寢制度》的評論作為結束,好刺激XDDD。

  首先探討了陵墓的起源,比較有趣的是墓的名稱的變化,春秋以前稱墓,沒有丘墓、墳墓、或冢墓,冢原指高起的山頂,用來稱墓也是因為外型類似,丘、墳亦復如此。殷周時期不封不樹,在孔子之前是墓而不墳,也就是有墓,但是不會堆高高XDD,孔子因為自己必須東奔西跑(周遊列國),怕找不到父母的墓,堆起了四尺高的墳丘。(《禮記.檀弓上》:「封之,崇四尺。」)這種墳丘墓的普及,作者認為原因有四:一、由於奴隸組貴族的沒落,以宗族為單位的墓葬制度開始瓦解,以家族為單位的墓葬制度開始興起。二、隨者奴隸主貴族組織的解體,地主階級和商富大賈的出現,家族私有財產的繼承制逐漸代替宗族共有財產的繼承制,家族觀念增強,重視已故家長的喪葬之禮,重視對祖先墳墓的建築。三、由於集權的君主政體的建立,新的爵位等級制度的確立,墳墓的等級制度也逐漸形成。四、由於建築工程上的需要(陪葬品越來越多這個那個,這個原因最被動XD)。

  當然也討論到整個陵寢制度如何創始(戰國中到西漢)、確立(東漢)、衰退(魏晉南北朝)、擴張與改革(唐宋和明清)。這是上編。

  中編是關於古代陵寢制度若干問題的探討,大致上繞著墓地上的建築應是「寢」不是堂也不是祠堂,古(西漢以前)不(流行)墓祭、如何從廟祭轉為墓祭(多虧漢明帝= =)等等。看到下編覺得好像鬼打牆重複的議題很多,趕時間的人也許把下編看完,或只參照上中編,就可以有點概念了。(又想偷懶XD)

  我自己則是想釐清闕、罘罳、華表、石獸(辟邪),在書中也有說法。(總覺得闕的說法有變@@,待查證。)

※這本書滿多人引用,要看XDDD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