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閱】周志建:《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

周志建:《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臺北:方志出版社,2016年9月。

  這本書今日到手今日看完今日把心得寫好,免得我又改變主意XDD(看看我的草稿匣,啊,只有我看得到),下單前我也沒特別注意出版日期,剛剛才發現原來這麼新。在這之前我沒聽過作者,看到介紹寫「雅號:敘事王子」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噗哧笑出來,不知道這是出版社的主意,還是他本人的主意,很逗。作者介紹在網頁上有,此處不贅述。

  會買這本書是其中一個小節〈做不到孝順,不是你的錯〉,這標題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非常聳動,但於我,覺得這標題很實在。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相同,所謂「孝順」的分際應該有討論空間,基於好奇和希望被治療,我決定一探究竟。

  這本書分六章,每章都有一個「自己」,總體來說,我覺得是清楚認知自己,進而認知與家庭的關係,找到自己舒服的立足點的一個過程。透過別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故事,看到這些故事可以被說出來、被理解,或者是認知有些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不需要勉強自己迎合社會環境的眼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不完美並存。作者寫這本書、寫自己的故事是他誠實面對自己,讀者讀這本書,可以藉由作者與其他人的故事,被聆聽、被看見,也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

  書裡反覆出現「超渡」,把宗教上對鬼魂的「超渡」轉化到對人的情緒與經歷的「超渡」,我們覺得鬼魂有心願未了需要被超渡,但活生生的人又何嘗不是。另外會看到「慈悲」,這裡的慈悲必須要雙向,對他人慈悲也必須對自己慈悲,否則會造成一種扭曲的關係,在我看來就和現在所說「不要一直檢討受害者」是很像的,只是還要認知到自己也是情緒或某些關係下的受害者。當然也不能一直巴著受害者這個位置不放,讓自己停滯在傷痛的時間點,這無助於任何事。另一方面,沒有好好面對傷痛,受害者也可能成為新的加害者,在與人相處當中,時常不自覺複製過去的情境,好比兒時被挑剔的父母,組成家庭之後會不自覺地持續挑剔自己的兒女,複製這樣模式。

  作者的家庭背景與實際接觸的案例讓他可以同意孝順不是絕對必要,而是建立在雙方互動良好上,這非常實際,社會一直在變動,人們對「孝順」的看法卻還是很固定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長大一定要孝順父母」諸如此類的,更不用說網路盛行之後,逢年過節Facebook上像是競賽一樣,大家會在某某餐廳吃飯大合照,才是過節與孝順,對於家庭美滿溫馨的人而言,這是日常,但也有些人並不適用這種模式,這本書就在告訴不適用這種模式的你/妳:沒有關係的,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把自己照顧好更重要。(我覺得這也同樣適用於對於「原諒」或「和解」,有時候受傷了就是受傷了,旁邊圍觀的人會說要原諒放下哇啦哇啦,但此刻做不到或者不想做到絕對不是罪大惡極的事情,沒有關係。)

  家庭創傷不光只是肢體上的被施予暴力或性侵,言語上的傷害和惡意忽略不照顧也同樣包含在內,如此一來範圍很廣,書中一直很明確地釋出消息:不要用討好去面對傷害你的人,要適可而止地拉開距離,自己自救。這在華人社會裡面非常重要,華人社會很常用一種被曲解的儒家倫理來壓抑人,不只是家庭的關係,也有師生或長輩與晚輩,都壓在一個不能討論的倫理當中(即便是中文系/所的我,聽到濫用儒家或對中文系只有儒家經典的刻板印象都會想要翻兩萬個白眼),在這樣的氛圍下,家庭創傷很容易被人忽略,或是以泛道德的話語帶過,甚至檢討起受害者(注意!遇到這些人也不用特別在意,請把寶貴的時間留給真正在乎的人),受傷的人噤若寒蟬,對往後的生活很可能造成巨大影響,在書中透過「說自己的故事」把這樣的僵局打開,「超渡自己」。

  另外要回到推薦序一下,其中一位是嘉大教育系的副教授張淑媚,她提到她在校園內面對學生時,很常碰到受到家庭創傷卻又不敢不能對家人生氣的學生,不光是校園裡的老師,就我自己的經驗,生活周遭很多人也都是如此。在重男輕女觀念家庭裡長大的女性,籠罩在家人言語暴力或肢體暴力裡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傷痛,內心的善良會企圖幫家人功過相抵,覺得自己不該對家人有負面情緒……說道這裡,是否也有好多似曾相識?

  這本書並不生硬難讀,非常平易近人,兩個小時內是可以讀完的(快一點或慢一點也沒關係,這只是我自己實際測驗的速度XDD),排版到內頁插圖都很溫馨(有很多可愛的手繪植物),我唯一不喜歡的是有的內文用桃紅色加粗,作者想強調某些重點很好,但桃紅色很刺眼(我不喜歡桃紅色)。看的過程當中我想到了很多身邊的人,好想一人寄一本給他們,讓他們放過自己XDDD(或者是稍稍被療癒一下)。不過說到敘事治療,我比較喜歡Michael White的書,他對於案主與諮商師之間的權力關係的察覺是更細膩的,對於理論的照顧也較多,從Michael White的書可以看出來他是很溫暖的人。但從文化與例子地貼近程度來說,我想本書無疑是較適合臺灣讀者的XDDD(想一想,自己的比較有點好笑,Michael White本來就是外國人而且書也是翻譯的啊啊啊--)

  推薦給心裡有個洞、正在矛盾中掙扎的你/妳,和自己和解:)

  (附帶囉嗦一下,我沒有看完這本書所有事情都會迎刃而解的意思,即便心理諮商都要長時間才會帶來效果,這本書只是一個引子,給你/妳一個被聆聽被了解的機會,或聆聽、了解生命中,確實有人的家庭不適合用一般孝順的角度去看待。)

10.7偷偷更新:雖然這本已經賣掉了,還是歡迎來買我的二手書XD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